【瑠公公園系列】瑠公圳頭紀念公園,帶你穿越百年圳路開發歷史現場
【瑠公公園系列】瑠公圳頭紀念公園,帶你穿越百年圳路開發歷史現場
發布日期:2021-09-17
不論平假日,碧潭總是遊人如織。尤其秋高氣爽,走吊橋、搭小船,或在潭畔散步、喝咖啡,好不愜意。誰能想到,不過280多年前,這裡竟是一片荒郊野嶺,人跡罕至。古今對照,讓人不禁有滄海桑田的感觸,下回來到碧潭旅遊,不妨走訪附近的「瑠公圳頭紀念公園」,百年滄桑的歷史現場,記錄臺北盆地的發展軌跡,撫今追昔,讓旅遊更饒富人文味。
瑠公圳頭紀念公園位於新店碧潭,風光明媚
百年開天宮,記載辛酸史
當然,走訪之前,不妨先了解「瑠公圳頭紀念公園」的由來。早年,大臺北地區農田苦於無水可灌溉,閩籍人士郭錫瑠勘查水源,決定於新店溪支流青潭溪口築壩攔水,在沒有機器設備、也無先進科技輔助下,以血以汗開鑿水圳,引灌大臺北地區的農田。由於施工過程極其艱辛,亟盼借助神力,乃於1751年闢建「開天盤古帝王祠」。據開祠沿革記載,因工匠常遭侵害,且逢惡疾,為安民心,劉某等倡議建一小祠奉祀盤古,以確保平安,並祈求工程順利。這座「帝王祠」於1985年擴建為「開天宮」,宮前正對著新店溪,湖光山色,景緻如畫,下方即為先民為灌溉而開鑿的引水石硿(2002年訂為縣定古蹟),一刀一斧刻劃著開墾的辛酸史。
瑠公圳開鑿極其艱辛,亟盼借助神力,乃闢建開天宮
瑠公圳頭公園,見證歷史
若想一睹瑠公圳的往昔風貌,則可走訪捷運新店站後方、碧潭風景區河岸附近保留迄今的一段明渠。這段渠道係郭錫瑠長子郭元芬於1767年採竹蛇籠內裝石塊方式築成堤壩、截堵新店溪上游水源的圳頭,水圳失去引水功能後一度荒廢。1975年,配合碧潭風景區整體景觀,闢為「瑠公圳頭紀念公園」,見證先民蓽路藍縷的艱辛歲月,雖然大臺北市區已無農田的痕跡,但水圳潺潺流經水田的意象,仍然留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。
瑠公圳紀念公園見證先民蓽路藍縷的艱辛歲月
引水史蹟,發思古之幽情
「瑠公圳頭紀念公園」可說是與碧潭風景區連成一氣,遊憩碧潭的同時便可順遊瑠公公園。園內「瑠公圳引水原址」地標古色古香,引人思古之幽情,設有「瑠公史蹟紀念碑」,記載郭錫瑠等先民開圳的奮鬥事蹟,背面鐫刻「飲水思源」四字,探尋水圳源頭,遙想當年艱鉅的水利工程,當可體會飲水思源的意涵。
瑠公圳紀念公園牆面馬賽克壁貼
隨著碧潭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,瑠公管理處除了興設涼亭、花架,廣植花木,提供遊客休憩之用,2016年並為碧潭旁的護岸牆面進行改裝。該處牆面原是一幅「春耕圖」壁畫,經過數十年的日曬雨淋,以致牆體斑駁龜裂,管理處以「飲水思源」為設計主軸,融合碧潭風景區在地元素,如新店溪、吊橋等意象,以幾何圖像呈現,活潑中帶有童趣,吸引遊人的目光,也與碧潭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,下回來到碧潭,可別錯過喔!